自古以来,道路交互与通行体系就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道路交互与通行的建设沟通着山河与大地,承载着无数梦想与希望,串联着繁华热闹的人间烟火,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勇气魄力与智慧勤劳。

  接径千里,出若云只。京沪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在这里交汇,条条公路、国省干线贯通城际、辐射延伸,打通了新城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高质量建成“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的发展蓝图在这里勾勒得越发清晰。

  2006年,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立项,苏州又全新规划了一座高铁车站,就坐落于苏州市相城区。

  五年后的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高铁苏州北站同步开门纳客。自此,高铁苏州北站作为京沪线上的一个重点站点,串联起北京与上海。

  当高铁飞速穿境而过,苏州高铁新城迎来了“初生”即“腾飞”的机遇。这里沟通南北、联动东西,是苏州市域地理中心,也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三圈一带”联动发展的交汇点,从这里出发,往京津冀、珠三角甚至中西部,都具有距离最短、成本最优、效率最高的比较优势。

  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硬基础”。突出的区位优势为苏州高铁新城乃至苏州带来慢慢的变多的人才、科技资源,带动辖区产业创新、城市功能、营商环境、人才吸纳、多元文化等方方面面发展提速升级。

  交通枢纽不仅成为资源“引进来”的通道,也成为苏州高铁新城企业“走出去”的跳板。近年来,辖区企业图达通成功完成第50000台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的下线,标志着企业量产能力的又一新跃进;清车智行(苏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万套商用车L2级智能转向电控功率组件生产订单……“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也推动了苏州高铁新城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逐浪前行,融入”开放合作“大局。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地区从此翻开了新的时代篇章。苏州高铁新城作为苏州“一核四城”的北部核心板块,被定位为“苏州新门户”,充分的发挥“沟通南北、联动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奋力扛起市委赋予的“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助力相城区打造“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的重要使命,主动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扬长优势、贡献长板,打造流量聚合的交通枢纽、资源融通的创新枢纽、服务全局的功能枢纽。

  2020年是长三角一体化提速的一年,为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浪潮当中,近年来,苏州高铁北站频频升级,一个图景正逐渐清晰起来。

  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2020年5月16日,“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标志着全新的“枢纽级”苏州北站,即将实质启动建设。高起点设计规划、高质量实施建设。“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将打造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沪苏一体化复合枢纽,成为空铁联运、站城融合、无缝换乘的现代化、综合性、智能型国家级综合枢纽。

  2022年11月,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正式开工。作为换乘站之一的苏州高铁北站,也将在通苏嘉甬高铁建成后,成为长三角区域愈发重要的铁路枢纽。

  苏州高铁北站还将是苏锡常城际铁路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的交汇点,加密苏州与上海、无锡、常州、南通、湖州等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的城际联动,进一步实现苏州与虹桥枢纽、浦东枢纽、苏南硕放机场、禄口机场、萧山机场、以及规划南通机场一小时快速交通联系。苏州北站作为苏南能级最高的枢纽,将加密苏州与上海、浙江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的联系,成为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南北深层次地融合、东西协同发展的关键支点。

  建成后从这里出发更加四通八达,国家“八纵八横”大动脉京沪线和通苏嘉甬在这里交汇,四线并行加速发展形成令人艳羡的“黄金双十字”。今年4月1日起,上海虹桥至香港西九龙G99次列车恢复开行,4月2日起,香港西九龙至上海虹桥G100次列车恢复开行,苏州市民可以乘坐高铁到达上海虹桥站后,直接换乘该列车。除了到香港外,未来从苏州高铁新城出发,贯穿南北到长三角任何一个经济发达城市,通勤时间均在1小时内。

  时间进入2022年,一个全新的城市战略与枢纽基因遥相呼应,“双中心”的蓝图浮出水面。同年9月,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相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苏州高铁新城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要推进相城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建设成为继苏州工业园区之后又一个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今年9月,市委常委会调研相城,要求相城要锚定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双中心”建设目标,加快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依托苏州北站打造立体

  苏州北站已成为相城对接“大上海”的一张“王牌”,一辆辆飞驰的“和谐号”“复兴号”,为区域引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推动相城后发崛起、苏州向北扩进,引领苏州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引擎。

  苏州高铁新城乘势而上,凝聚起建设“双中心”的强大合力,大步迈向长三角“枢纽之城”。

  从纽约的哈德逊城市广场到香港的西九龙,纵观全球每一座城市的城际铁路、高铁和轨道交通,都依靠着“TOD”的城市开发模式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毫无疑问,TOD正在成为全世界卓越城市所必备的重要的条件与时代的发展的新趋势。而今,苏州高铁新城以国际化的眼光、世界级的标准,大步朝着TOD时代迈入。

  苏州高铁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站城融合、环境融合、文旅融合、人城融合”的理念,将苏州北站周边打造为TOD综合开发一体化的“升级版”,将新城塑造为“站产城融合”的国际典范。

  根据规划,未来苏州北站的建筑规模将达到近20万平方米,推动建成集车站集疏运体系、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主次干道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规模将由现在的2台6线线。目前,正同步推进集疏运体系,轨交7、10号线号延伸线加快建设中。建成后与上海虹桥协同,共同打造复合型国际开放枢纽,在服务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一切改良,以交通改良最有实效。随着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的加快推进,依高铁而建、因高铁而生,以产业兴城的苏州高铁新城,正加速崛起。

  苏州北站将设置高铁动车所,极大提升苏州枢纽势能和战略地位,承担部分始发终到功能,成为长三角区域的又一大“超级枢纽”。

  轨道交通方面,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高速铁路和苏州北站国际铁路枢纽建设。除了已建成的轨道交通2号线号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更便利市内联系;刚开工不久的10号线则将经过常熟连通张家港,逐步提升苏州北站的辐射面。

  公路方面,南天成路不仅是“智驾大道”的中轴、“数字金融城”的核心,更是成为了数字化的经济产业集聚的新热土。一路向东,可经由苏州高铁新城立交南接中环、北上常熟。随只能网联道路改造的不断推进,将有完善的车站集疏运体系和有全国领先的智能驾驶路网。将更好的升级发展辐射周边,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等智能网联道路改造,预计将在2023年内完成建设并投用。其中,绕城高速S17是国内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无人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公路。

  高铁临沪的优越“地利”,发展的策略叠加“天时”,“新高铁北站”的规划建设,大幅度缩短了苏州与长三角地区、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时空距离,引导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向苏州集聚,带动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助力苏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实现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围绕打造长三角国家级高铁枢纽的目标,苏州高铁新城率先在全市发布场景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高速、高架、省道、国道、城市区间道路“路测场景全覆盖”,实现全市首个无人驾驶公交纳规试运营。引进苏州高铁新城·高通中国·中科创达联合创新中心、锐思华创等头部项目,通过加快新基建智能交通产业园等载体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产业增量零部件生产基地,持续擦亮“智驾大道”品牌。在城市蝶变进程中,不断延展的交通网络,让苏州高铁新城融入通达八方的梦想照进现实,智慧的车、聪明的路、灵活的网,也让慢慢的变多的创业者慕名而来、扎根奋斗。(王爽 吴婷)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AI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稳步的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点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十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积约8700万亩,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

  记者6月19日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研发设计、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近日完工交付。

  “这些金属电极就是‘探测器’,布设电极后,就可以给堤坝做‘CT’。”将电缆接到不远处的黄色设备上,不一会儿工夫,反映堤坝内部结构的电阻率曲线就在屏幕中显现出来。

  广州黄埔区,已聚集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1家,这一些企业正通过科研与产品创新推动更多“低空经济+”场景落地,让市民切身体会到低空经济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当前,全国各地进一步学习领会大食物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在深入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中,科学传播应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精准阐释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为了解类星体在再电离时代所扮演的确切角色,天文学家一直在寻找和分析遥远的类星体。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罗根与国内外同行合作,在多核钛氢化物介导的氮气与烯烃直接合成烷基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上是不是真的存在“无摩擦”的冰?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教授、王恩哥院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给出了肯定答案。

  18日,国家卫健委就健全机制持续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傅卫表示,目前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经覆盖所有市县,并向社区和乡村基层延伸覆盖。

  “我们已基本掌握时速600公里常导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建造关键技术。专项形成了常导高速磁浮建造关键技术方面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和指导性设计原则,向工程化应用迈进一大步。

  鉴于恒星坍缩的极端物理特性,中子星的旋转速度快得惊人——自旋一周只需几秒钟甚至几分之一秒。小组成员表示,这颗天体高度疑似中子星,却在非常“悠闲”地发射无线电脉冲,如此缓慢的速度严重不符射电中子星的一般行为。

  5月15日,广东省广州市,小鹏汇天广州研发中心,“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现场。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业内通常认为是3000米以下)为依托,以飞行器为主要载体,涵盖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各种低空飞行活动的综合经济形态。

  沙漠边缘的胡杨、沙拐枣将根系深深扎进沙子里,它们吸收非常有限的水分就能生长。如今,经过选种的沙拐枣、柽柳、梭梭等优良固沙植物,正在沙漠中顽强生长,为治理荒漠化作出持续贡献。

  赵善芹驾驶智能收割机进行麦收作业。赵善芹是阳谷县的“新农人”,2013年,他成立专业农机合作社,流转承包850亩土地种植小麦。”去年,北彭新村村民王先锋自己播种的玉米出现倒伏,今年赵善芹驾驶智能播种机,从灭茬到播种一气呵成,精细控制种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