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我国特高压线万公里。“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特高压投资总额达3800亿元,2025年电网基建投资预计突破6500亿元。

  在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发展的同时,社会出现了一些质疑我国特高压建设必要性的声音,他们都以为,目前欧美日等主流发达国家都采用500kV及以上直流电和500kV以上交流电超高压输电技术,中国为何需要建设特高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分析: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振荡,能源供需版图深度调整,连能源禀赋优越的俄罗斯,其能源体系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国际环境影响。当前我国石油、天然气能源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如果靠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传统能源来保障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能源供给,我国需要付出巨大经济成本,还存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风险。因此,我国在构建多元化、强可靠性的国际油气资源供给体系的同时,更加重视自身能源保障能力,电力能源就成了我国第一能源保障优选方案。大规模电力生产之后,通过特高压输送能源电力,可替代我国能源需求地区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影响,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降低对外依存度。同时,特高压输电还能提升我国电网韧性。特高压构建的跨区域联网系统,可增强电网应对极端天气(如寒潮、台风等)、局部故障时的互济能力,避免2021年南方限电事件这类区域性电力短缺。

  我国煤炭、水能等传统发电资源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源分布均远离负荷中心,整体呈现资源在中西部、负荷在东部的空间错位特征。针对负荷分布的空间错配,调峰、调频等手段能够保证电量上网,但没有办法解决应用问题,外送是根本出路,如“西电东送”大规模满足了我国水电、煤电的远距离外送问题。

  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动新能源并网和消纳。考虑到我国北部/西北部大规模风电、西部/北部超大规模光电等在未来仍将保持快速的发展节奏,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成为刚需。相比330kV-750kV的超高压输电技术,特高压(+800kV以上直流、电1000kV以上交流电)具有输送容量大、传输距离远、运行效率高、输电损耗低等技术优势,是电力外送的可行选择。

  随各多批次新能源项目落地和新规划申报,我国未来对特高压输电走廊的需求将更加迫切。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披露首批超97GW的风光大基地项目建设。2022年,印发披露第二批合计超455GW的大基地项目,规划“十四五”并网外送150GW、“十五五”完成外送165GW,由于能源基地区位差异,二批外送比例超过一批。2022年10月,再次启动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申报。

  从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现实背景去看,我国建设特高压工程有必要性。建设我国特高压输电通道网络,推动我们国家主干网架提质升级、柔性化发展,兼顾全国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和电网合理分区,加强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提升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强源荷互动,补齐电网薄弱环节,保障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能源安全稳定。

  特高压输电技术需要巨额投入和技术上的支持。我国早年电网建设比较落后,2000年前后全国很多地方还会隔三岔五停电,随着经济能力提升和新技术浪涌式发展,具备发展更高技术水平电力系统的强烈需求和新技术支撑。在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方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公布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其中跨区输送电量9247亿千瓦时,如此大规模的用电量和输电量,没有跨省跨区支援等措施,电力供需矛盾不可能得以缓解,在新技术支撑方面,我国国际领先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为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像湖北鑫英泰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聚焦智能电网安全运行业务的企业,从自主可控的光声光谱变压器油气在线监测(DGA)技术领域保障特高压“心脏”——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共同构建起特高压输电安全体系,保障我国特高压输电通道运行。

  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很早建立起了广覆盖面的电网系统,而且人口发展比较缓慢,没有发展特高压输电其实是存在经济、需求、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同时,在欧美环境政策和极端环保主义背景下特高压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影工程建设决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