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在青海塔拉滩光伏产业园,数百万块光伏板随日照角度自动旋转,与远处旋转的风电机组构成一幅动态能源画卷;在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百米高的风机叶片划破海浪,将清洁电力通过特高压线路输送到千里之外的负荷中心。

  我国在特高压输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等关键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技术处于世界领头羊,能够很好的满足国内大规模电力工程建设的需求,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在青海塔拉滩光伏产业园,数百万块光伏板随日照角度自动旋转,与远处旋转的风电机组构成一幅动态能源画卷;在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百米高的风机叶片划破海浪,将清洁电力通过特高压线路输送到千里之外的负荷中心。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在《2025-2030年电力设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局势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行业正站在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的交汇点,预计到2030年将形成万亿级市场生态,其发展轨迹将深刻影响全球能源格局。

  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占比突破40%的背景下,中国电力设备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质变。光伏领域,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推动组件功率向700W+迈进;风电领域,15MW级海上机组实现批量应用,叶片长度突破130米,配套的漂浮式基础技术使开发水深大幅度的增加。这种技术跃迁不仅体现在单机性能提升,更催生出“风光储一体化”等系统解决方案。中研普华研究显示,2025年新能源设备占电力设备总投资比重首次超过传统火电设备,标志着行业进入新能源主导的新阶段。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突破正在重塑能源地理格局。中国已建成“十四交十六直”特高压工程,形成覆盖全国的骨干网架,带动特高压变压器、GIS设备等高端装备国产化率大幅度的提高。在配电网领域,智能电表覆盖率大幅度的提高,数字孪生变电站、柔性直流配电等新技术加速落地。国家电网的“新能源云平台”已接入超500万座电站,实现发电功率秒级预测,这种智能化转型使电网从“被动传输”向“主动调控”转变。

  中国电力设备企业正通过“技术+资本+标准”三位一体模式拓展全球市场。在东南亚,特变电工承建的马来西亚沙巴柔直工程创造多个世界纪录;在非洲,金风科技参与建设的南非风电项目实现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在欧洲,宁德时代德国工厂生产的储能系统已应用于多个国家的电网调峰。中研普华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力设备出口额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新能源设备占比将大幅度的增加,形成与欧美企业分庭抗礼的竞争格局。

  在“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双重驱动下,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中研普华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电力设备市场规模已突破既定规模,较2020年实现大幅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大幅度的提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既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保持高位运行。这种增长不仅源于新增装机需求,更来自存量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仅智能电表替换市场就蕴含巨大规模。

  新能源发电设备成为增长主引擎。光伏领域,组串式逆变器渗透率大幅度的提高,推动市场结构优化;风电领域,海上风电进入爆发期,带动海底电缆、升压站等配套设备需求激增。储能设备则呈现指数级增长,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一下子就下降,推动其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规模化应用。特高压设备市场受益于跨区输电需求量开始上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商业化进程加快,相关设备市场空间广阔。

  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经济优势和用电需求,仍是电力设备消费主力军,但中西部地区增速显著。西部地区依托“西电东送”工程,特高压设备需求旺盛;中部地区通过“川渝特高压”等工程,带动本地变压器、GIS设备产业集群崛起。县域市场成为新蓝海,分布式光伏、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在农村地区加速普及,催生出“整县推进”等新型商业模式。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5-2030年电力设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局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

  碳纤维、生物基树脂等新材料的应用,使风电叶片重量大幅度降低,同时提升抗疲劳性能;高效光伏电池所需的银浆、POE胶膜等关键材料实现国产替代,打破国外垄断;特高压设备所需的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高压套管等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突破。中研普华指出,材料创新正成为产业链竞争的新焦点,预计到2030年,新材料在电力设备成本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

  头部企业通过“黑灯工厂”建设实现生产自动化。正泰电器打造的智能工厂,通过5G+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实现多品种、小批量订单的柔性生产,订单响应周期大幅度缩短。服务化转型成为新趋势,西门子能源推出的“设备+服务”模式,运维收入占比大幅度的提高;特变电工的“移动式变电站”租赁业务,开创了高端装备共享经济新范式。

  电力设备与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融合催生出新业态。华为数字能源打造的“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已在全球建设多个园区,实现新能源自发自用;国家电网推出的“虚拟电厂”平台,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升系统灵活性;阳光电源发起的“零碳园区”计划,为工业用户更好的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演进。

  中国电力设备行业的崛起,是政策前瞻性布局、技术创新与市场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站在“十五五”规划的起点,行业既面临技术自主可控、新能源消纳等挑战,也拥有全球化布局、绿色转型等历史性机遇。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愿以专业洞察与资源整合能力,助力企业把握技术迭代节奏、优化市场布局策略、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想了解更多电力设备行业干货?点这里就可以看中研普华最新研究报告《2025-2030年电力设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局势分析预测报告》,获取专业深度解析。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