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愈发高涨,各国纷纷加快布局绿色能源,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与绿色化。在这一背景下,第八届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国际会议(IEEE I²E 2024)于2023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沈阳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构建绿色智能的能源互联网”为主题,汇集了全球领域内的多位顶尖专家,其中天津大学的刘一欣副教授分享了他在新型配电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聚焦于其“新型配电系统运行调度与配-微协调机制”的报告,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配电系统是连接电源与用户的重要桥梁,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的增加,传统配电网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刘一欣教授在报告中提到,面对电力需求的变化以及分散式发电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传统的配电管理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为实现对新型配电系统的有效管理,需要优化运行调度与协调机制,以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刘教授详细阐述了新型配电系统运行调度的创新思路。他指出,运行调度不仅要考虑能源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还要兼顾环境友好性。因此,在调度算法的选择上,既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技术,也要融合多种因素以实现最优决策。例如,刘教授提到他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中,采用了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调度策略,能够道路实时监测电网状态,及时作出调整运行方式,最大化减少能源损耗。

  除了配电系统的调度问题,刘教授还关注了微电网的规划和能量管理。他指出,微电网可当作一个小型的电力系统,能够独立运行,也可以与主电网进行互动。这种灵活的运行模式大幅度的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对微电网的优化规划,不但可以降低运行成本,还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为可靠的电力供应。

  随着社会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认可度上升,未来新型配电系统将在环保和智能化方面迎来革命。刘教授提到,配电系统的微协调机制,通过物联网和智能仪表的广泛应用,将能实时反映电网的运作时的状态并作出智能反应。在此机制下,微电网和主电网将形成紧密合作,全方面提升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与应对突发情况的灵活性。

  刘一欣教授的研究不仅对配电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更是对全球能源转型提出了重要指引。通过他的报告,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未来的电力行业将在绿色和智能的浪潮中不断刷新边界、拓宽空间。作为业内人士,我们应当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进展,助力绿色智能能源互联网的逐渐完备与进步。每一个从业者,都是推动能源变革的重要一环。

  在总结发言中,刘教授对持续研究与合作的重要性表示了坚定的信念。他呼吁各位同仁,要携手并肩,一同面对挑战,推动新型配电系统和微电网的逐步发展,为全球的可持续未来贡献智慧。

  本次会议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促进合作与创新的契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期待与更多专家学者一同探讨,为建设可持续的绿色电力系统献计献策。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